□毛显荣
“黄粉”是在豌豆淀粉里掺杂了豌豆面,成熟后类似于凉粉的一种地方食品。西北许多小吃城里都有“黄粉”的存在。为什么不称它为美食?是因为它跟豆面扯在了一起,吃在嘴里除了豆面高雅的清香,还有浓重的豆腥味,所以大多数人不爱吃,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小众食品。黄粉又因做法繁琐,卤子不易勾兑,只有卖凉皮子、卖凉粉的人在夏天做上几碗,卖给爱吃那一口的人。我就是爱吃“黄粉”的那个人。几年前就听说永昌城里有个永昌老馆子专营永昌地方特色美食,其中就有“黄粉”。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一直没能到老馆子品尝一下“黄粉”,饱腹一顿“黄粉”留在唇齿之间,留在心里的“爸爸”的味道。今年六月的一天,终于如愿以偿。
汽车绕国道从一截土坯墙的老式巷口进去,“永昌老馆子”五个大字竖立在二楼的房顶。还没看清一楼的装饰,一行人急急被招呼到了二楼。走上二楼,放慢脚步,细瞅走廊墙上永昌县城、乡村人文、历史、地貌的老旧照片,儿时的记忆在心里荡漾。走廊两旁,豪华、宽大高雅的包厢里装帧的全是回忆。参观完十几个包厢,在大厅空调微风的吹拂下,三十多人喝茶吃瓜。开饭前永昌老馆子的经理对老馆子的特色美食做了简单的介绍,从永昌老馆子的建设到北京的分店,从传统美食跟现代佳肴相结合的经营理念等。永昌老馆子的羊肉是毛卜喇自家养殖基地的散养羔羊,做出来的羊肉不腥不膻,虹鳟鱼是焦家庄养殖场里的活鱼,所做菜肴新鲜味美,蔬菜调料都有专人负责购买供应,没有任何瑕疵。在老板介绍老馆子的过程中,各种佳肴陆续摆在了桌子上。在美食的诱惑下,女人丢掉了羞涩,男人收起了矜持,不加掩饰饕餮了起来。
永昌老馆子除了“羊肉垫卷子”“大煮羊肉”“夹沙丸子烩菜”等许多吃过或是没见过的硬菜,许多小吃都是我们小时候不厌其烦吃过的家常饭,有的甚至吃伤了胃口,发誓终身再不碰嘴。然而时隔几十年,今日再嚼,每一样都风味独特、格外味美。
当我一碗碗吃过了所有的家乡小吃,吃“黄粉”时,一种久违了的亲切感油然而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知为何?豌豆成了河西走廊主要的农作物。每家每户米缸面柜里储存着永远吃不完的豆面。豆面因为饱腹快、抗饥饿、耐吃等优点深受农村主妇们的喜爱。然而,豆面除了清香,豆腥味浓重和极差的口感又遭到大多数人的抗拒。除了极个别的女人,一般家庭主妇没有传承下来做豆面饭的手艺,不能给豆面做特殊处理,又缺乏上好的油盐酱醋的搭配、调味中和,做出的豆面饭色香味就差了许多。
黄粉,便是豆面的衍生物之一。它的做法跟凉粉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又比凉粉复杂了那么一点。首先各取豌豆淀粉和豆面一碗掺在一起,用两碗清水化开,放入一丁点姜黄粉上色。待锅里的水烧开加少许盐和醋,把面糊搅起来缓慢的淋入开水锅里,边淋入边搅动,面糊和淀粉进水后在欢快的舞蹈中逐渐成熟,几分钟后锅里晶莹剔透成熟了的黄粉不断跳跃,拿勺子舀起来扯丝便大功告成。后面的程序跟凉粉都是相同的,泼蒜,泼辣子,做醋卤子,吃法都跟凉粉也一样,吃在嘴里便有了凉粉的滑爽劲道和豆面清香高雅的味。
黄粉吃起来爽滑,酸酸辣辣,吃饱后抗饿又解馋,在三伏天吃一碗黄粉消暑又散热。可是它的做法因人而异,因制作者的味感、味觉、手法而异,制作者掌握了多少食客的喜好都是黄粉好坏的关键因素。一般人家做出来黄粉不是硬了,就是软了,如果硬了,就有了“木”感,软了又软塌塌的没有成型后的塑感。要是没有耐心,勾出来的醋卤子不是淡了就是酸味太浓了或者是杂七杂八的味道。
小时候,夏天的黄粉是我家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每年到了夏天最热的时候,村子里的人都会拿来淀粉和豆面让我爸做上一两次,好客又热情的父亲来者不拒,一律爽快地答应下来。做好放凉,指使我们姊妹到田野里铲一篮子马缨子勾一锅野菜醋卤子,中午让我们兄弟姐妹挨家送过去。我从小吃惯了父亲做的黄粉,小时候的记忆永刻于心。不论走到哪里,吃一次黄粉,搁嘴里一吮一吸,就知道它缺了什么或多了什么,是早晨现做的还是昨天做的,这些我都懂,但我秘而不宣。
那天再吃永昌老馆子的黄粉,父亲的味道油然而生,一股清香久久留在心底……
原文链接:https://www.mingfeixc.com/2690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