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烛光如穗。晚风中有暗香飘来,似茶,似荷,静谧中如丝如缕,亦如这些流逝的美好时光……
今夜,我坐在桌前,点燃一支蜡烛,那烛、那光、那跳跃的火苗……瞬间将思绪拉回到儿时的岁月。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的家乡还没有通电,村庄的夜晚很早就陷入一片沉寂,除了远近的犬吠,很少再有特殊的音像留在记忆深处,唯有父亲在油灯下工作的身影,以及与那盏煤油灯衍生出的故事,成为我脑海中最珍贵的回忆。
父亲只上过两年小学,在那个劳动挣工分远胜于读书求学的年代,父亲边放羊边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他放羊回来时通过了小学考试,以第二名的成绩升到了初中,后来又费尽周折上完高中、读了师范。但不知为什么,毕业后,父亲却成了唯一不是正式老师的师范生。精神饱受打击的父亲,完全把自己沉浸在学校,白天上课,晚上就在煤油灯下刻苦练习书法,他的一手漂亮毛笔字,赢得了四里八乡父老乡亲们的热爱。
也许正是他的艰辛经历,父亲把最大的希望寄托在了我和弟弟身上。还不到上学的年龄,他就把我带在身边,我的童年,便跟随他在几所山村小学度过。白天跟着他到教室上课,夜晚则趴在桌边看他批作业、备教案,许多次,我在半夜里醒来,还看见他在本子上圈圈点点,描着画着,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嘴角微笑,那时,我总好奇地胡乱猜想。直到有一次,我才渐渐有所明白。
那是一个夏天傍晚,一群高年级学生端着一盆鸡蛋和水果来父亲房间,说他们要毕业了,感谢父亲对他们的付出。一位高个子学生领头唱起了歌:“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 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啊,每当想起你您/敬爱的好老师/ 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
父亲听得很认真,满脸堆满笑容,眼睛里却闪着泪花。我清楚地记得,那晚,父亲把灯芯拧得很大,火焰发出的光在窗户的玻璃上欢快地跳舞。
终于,我也上学了,二年级的时候,老师教会我们唱这首《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而我每当唱这首歌的时候,就想起父亲深夜一次次拨亮灯芯,一次次在灯下圈圈点点,时而皱眉、时而微笑的情景,若干年后,我才懂得,那就是一丝不苟。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父亲才在属于他的讲台上耕耘出一茬茬的丰收来。直到现在,这首歌也是我头脑中最亲切的歌曲,就像歌词唱的那样,父亲的身影,总被那盏油灯映照在我的窗前。
从那以后,父亲在灯下工作时,我就趴在桌上写作业,有时还偷偷瞄一下父亲被灯光映红的脸庞。父亲发觉后,就会有意无意地把灯捻子拧得更大些,用铁丝拨弄一下灯芯,房间立刻变得明亮许多。父亲曾说:“人生如灯,只要不灭,就得照出一片明亮来”。
一天夜里,乐于助人的父亲,因急事被人叫走,走到半路又折了回来,点燃桌上的油灯,替熟睡的我盖好了被子,关好门,才又匆匆离开。一觉醒来,没看见爸爸,只剩那盏煤油灯一如既往地亮着,暖暖的灯光铺满整个屋子,还发出“吱吱”的声音,就像父亲的微笑一样,伴着我再次进入了梦想。第二天醒来,发现灯还亮着,才知道,爸爸夜间没赶回来,整个校园只有我一个人,是那盏煤油灯陪着我,给我带来温暖,为我赶走恐惧和孤寂,让我一夜好梦如蜜。
父亲有个习惯,每天都要给灯盏添煤油,他从来不会让油灯干枯,但也不会一次加太满。他曾对我说:“即使灯盏不用,也不能忘了添油”。后来,随着工作变动,我跟随父亲辗转好几所山村小学,无论条件多么艰苦,那盏煤油灯一直陪伴着我和父亲,为我们照亮光明和前方的道路。
我小学毕业时,父亲终于转正了,家乡也陆续通上了电,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电灯电话”逐渐普及到人们的生活当中。父亲的那盏煤油灯也完成了它的使命,随着时间的河流,沉淀在我记忆的深处,但灯光如豆,如同理想与信念,一直播撒在我成长的道路上。
如今,拥有38年教龄的父亲光荣退休。他所奉献过的乡村学校,校园美丽整洁,教学楼宽敞明亮,各种教学功能齐备,孩子们就像聒噪的鸟群一样,快乐地成长。父亲曾用过的油灯,也许再也不会被人提起,但他当年的那种精神丝毫没有减退,还经常去家乡小学走走看看。他已经习惯了那片土地的温度,习惯了用手抚摸孩子们的梦想,就像当年,他拨弄着灯芯,让灯光变得更加明亮。
转眼间,我也参加工作快20个年头了。每次坐在明亮的灯光下,每次遇到困难和挫折,只要想起父亲的那盏煤油灯,心里就会踏实许多,就像一盏心灯,一直温暖着我,照亮我前方的路。
————《陇南文学》(2023.01)
原文链接:https://www.mingfeixc.com/2758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