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孙(刘忞)
?
楼下市场的广场上那个老头正月初二就开始炸灯盏糕了。
老头具体年龄我不是很明确,但我猜测距离八十岁不远。
今天是正月初八吧,中午我的胃没填饱,大约三点多,我跑下楼,来到市场,早上拥挤的场面没了,市场的广场只停几辆汽车和摩托车,在靠路边还留下一家炸灯盏糕和一家做光饼的。
老头的而前围着五六人,应该是在外就读的学生。只有一个出钱,其他人出嘴。
架在油锅铁架上还有几个灯盏糕没被人买走,我让老头给我用塑料袋装一个萝卜馅的。我付了钱,每个三元。
这两年我都有在老头灯盏糕摊里买过灯盏糕,前年加一块瘦肉是二元五角,去年老头就没加肉,卖二元。我有问过老头为什么没加肉,他给我的回答是一块小小的肉要五毛,他的意识是别人嫌贵,应该他也听到还止一个人说,老头就把肉给删除了。没有肉的灯盏糕卖二元,而今天他卖三元。春节吧,什么东西都在涨。老头赶在春节的时候挣几元钱,所以正月初便把工具拖出家门,站在人堆里,把一个个灯盏糕放进油锅,让来往的人流中弥漫的起记忆里的味道。
三元不贵,满足食欲,吞下泛起口水值得。
在老头不在的几天里,一家炸油条的油锅也炸起了灯盏糕,他用的原料是炸油条的面粉。我买了一个,一尝,味道同米浆的味道相差甚远,我便有了今后我不会再买这家的灯盏糕,虽然馅里有肉。
小时候盼着过节,七月半就是炸盒子糕的时候。盒子糕和灯盏糕原料一样,只是炸的工具不同。炸盒子糕的工具是圆形筒状,焊在铁皮做的筒状的柄垂直,而灯盏糕的工具是圆勺状,柄斜。快要到七月半的时候,总有一个挑着木箱,带上铁皮锤子剪刀炭炉和锡的老人总会坐在我家埠阶的屋沿下,拉起风箱在为需要的每家每户做炸盒子糕工具。他那把剪刀真的锋利,剪铁皮就像剪纸。
男孩女孩围着老人,把七月半的味道都留在崭新的放在箱子背上做好的炸合子糕的工具里。
我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我家没有做盒子糕的工具,妈就去外婆家借,外婆总会在七月半的前天把米浆磨好,装在白布袋里,放在木板上,把一个大缸放在天井里,然后把木板放在缸上,再在米浆上架上一个“井”字型的木架,压上石头去掉多余的水分。盒子糕的馅是萝卜丝,嫩南瓜丝,馅要腌制,味道就是萝卜丝南瓜丝里,肉很少家用到。
外婆炸完盒子糕就会装一碗带上工具到我家,然后妈在外婆的帮助下又在我家的灶台上再重复一次。刚出锅的盒子糕味道最好。由于我是老大,让梨的精神我有,分完弟弟再到我。一手拿着烫烫的盒子糕,使劲往盒子糕上吹气,受不了就换另一只手,轻轻的怕烫的咬上一口,满口油馅的味道真如电影《上甘岭》里的情节。
小时候的七月半,从早上开始到中午,一条街,每一户的门口都是油炸的香味,仔细聆听油在锅里的滋滋声就如乡音时不时响彻在记忆里,记录在味觉里。
有一次我载着爸妈回家我特意买了二个灯盏糕给爸妈,让它也通过时光的隧道返老还童。
每一次经过炸灯盏糕的小摊,不是驻足就是买上一个,也不顾自己的形象在大街小巷里吃了起来,哪家可口哪家咸都在记忆里,特别是晚餐前肚子饿的时候,胃就会通过食道传导给大脑,小巷那个路口有家灯盏糕,大脑便启动双脚,走,买去。
二弟和弟媳正月初八要去晋江,弟媳坐上车,二弟要开动的时候,弟媳叫住了二弟,让二弟等一会,她要去买灯盏糕和烧饼。她说灯盏糕路上可以当午饭,又可以送四弟。
盒子糕在我以及父母和外婆的之间传递着一种如脐带般的血肉情感,当盒子糕成为商品的时候只有味觉在里面,它少了好多东西。
原文链接:https://www.mingfeixc.com/2686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